《当代修辞学》
北碚东阳有个小院,曾被挂上“潜庐”的牌子,名噪一时。潜庐的主人是陈望道教授。
陈望道1920年翻译出版了《共产党宣言》,也与陈独秀一道,积极组织共产主义小组,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,旋因看不惯陈独秀的家长作风,与理想不相吻合,就于1922年坚决地退出了共产党。但他一直认同共产主义的理念,并尽力支持。
——风华正茂的陈望道
陈望道创立了中国修辞学,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。1940年,陈望道从上海来到北碚,再入复旦大学,先任中文系主任,再任训导主任,1942年后任新闻系主任,还代理教务长。
陈望道先生到复旦后,在北碚东阳租下了一个独门小院甘家院作为居所,取名为潜庐。这是一个简单且使用甚多的名字,又是一个让人可以浮想联翩的名字,随风潜入夜?潜龙勿用?陶潜?潜伏?以修辞学开山祖师的身份,陈先生用这个名字该是很有意味的。
陈先生还顺手把下坝改名为夏坝,让一个乡下土里土气的名字顿时变得朝气蓬勃,富有诗意。
祖师爷就是祖师爷。
——北碚东阳潜庐
一袭灰色土布长衫,一个布包,缓步而行,从东阳走到复旦课堂,这就是陈望道教授的日常生活。他是浙江义乌人,一口义乌官话,说快了是少有人懂的,所以他说话较慢,也少,口才二字与他是无缘的。但这并不妨碍他向学生传播新闻的要点,修辞的技巧。
在复旦,陈望道先生募集经费,主持修建了复旦新闻馆,虽然是原木为柱,竹篾糊泥的简易房屋,却也有10多间,包含了系办公室和学生会议室、资料室、图书室、印刷房及招待室,里面收集了不少新闻图书图片,还有平版印刷机。开馆这天,由邵力子主持仪式,来了中央社社长肖同兹,中央日报主笔胡秋原,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,以及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等人。大家一看,复旦新闻馆几个字,是竖着写的,另一边对称写着:天下记者家。这既是馆名,又是信手拈来的巧对呀!
——复旦新闻馆奠基
复旦新闻馆内有一台收音机,每天到了晚上就收录延安广播,提供给学校的进步壁报与刊物,有的不好公开刊用的,就相互口头传诵,
1944年底,在中共南方局青年组直接领导下,复旦学生创办了《中国学生导报》,在陪都的各校学生中影响巨大。这个由学生自己采写、编辑、出版的报纸,编辑部就在潜庐。还有一个民主青年联盟本部,也设在潜庐。他们有办公室,会议室,倒是主人陈望道,只占了小院的一间屋了。